服務熱線
028-65215211
送評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靜沙南路29號沙河壹號6號寫字樓1702#
收件人:金盾評級GCGA
收件電話:18111672865
來源:微博-從唐努烏梁海到圖瓦共和國-文/閻京生 時間:2022-11-1511035 次瀏覽
? ? ?唐努烏梁海地區位于外蒙古西北部,其全境被東西薩彥嶺和唐努山環抱,葉尼塞河發源于其境內,面積17萬平方公里,大致相當于奧地利加上捷克那么大。這里有金、銅、云母等豐富礦藏,有豐厚的煤層,還有寶石、石棉、石墨、銥、大理石、菱鎂、巖鹽等寶藏。唐努烏梁海全境河湖交錯,水利資源極為豐富,還有許多碳酸礦泉和硫磺溫泉。河湖中盛產肥大的哲羅鮭、細鱗鮭、白鮭、江鱈、狗魚和茴魚,森林中盛產紫貂、雪貂、水獺、猞猁、狼獾、雪豹、熊、狐、灰鼠、松鼠等毛皮獸,以及關東馬鹿、馴鹿、白鹿、野馬、麝、狍子、香獐等野獸
? ? ?由于山脈環抱,因此唐努烏梁海的氣候和地理特征與鄰近的西伯利亞和蒙古地區截然不同。這里氣候溫和,山林茂密,一年四季降水豐沛,土壤大多屬于肥沃的黑色腐殖土,適宜種植各種溫帶糧食作物和蔬菜。在唐努烏梁海東部地區是雪松、冷杉和云杉的“大密林區”,偶爾由密林中露出銀白色的閃光,那是無數清澈透明的湖泊和溪流。密林區海拔低一些的地方是紅松、白樺樹和柳樹形成的落葉林區,隨著海拔的降低,樹木逐漸變稀,讓位于青翠的草原,其間點綴著濃蔭如蓋的落葉松小樹林,林中倒臥著風吹倒的樹干,上面長滿青苔。極目遠眺,陽光灑滿金色的高山草甸,遠方是無雪的高山險峰,其風景之美麗,宛如瑞士。
? ? ?烏梁海人在古代屬于鐵勒-突厥系的哈卡斯(中國史書稱黠戛斯)部落,自稱吉爾吉斯人,在唐朝及后來的時期征服了草原上的許多部落,后來逐漸衰落,直到13世紀初才作為蒙古人的先頭部隊重新登上歷史舞臺。蒙古帝國衰敗后,這些吉爾吉斯人(已經混入了芬蘭-烏戈爾人、蒙古人和突厥人的血統)從屬于衛拉特蒙古大汗以及準噶爾汗,并逐漸以其居住的山脈為界,分為唐努烏梁海人和阿爾泰烏梁海人。清朝與準噶爾帝國的戰爭結束后,一部分烏梁海人臣服于俄國,另一部分則居住在大清帝國境內。這些烏梁海人在準噶爾滅亡后很久還不斷拿起武器戰斗,直到十八世紀中葉才被徹底征服。
? ? ?清朝仿照蒙古的行政結構,將烏梁海人編為旗和佐領。其中唐努烏梁海五旗歸烏里雅蘇臺將軍管轄,阿爾泰烏梁海七旗及阿爾泰淖爾烏梁海二旗歸科布多參贊大臣管轄,其間夾雜著屬于喀爾喀王公及哲布尊丹巴的佐領。1860年《北京條約》規定中俄西北邊界為“沙賓達巴哈至齋桑湖”,雖未勘定具體邊界,卻已將這條線以外的阿爾泰淖爾烏梁海二旗、以及唐努烏梁海的十個佐領劃在界外。1912年外蒙“獨立”后,俄蒙軍隊進攻科布多,勒逼阿爾泰烏梁海七旗歸附外蒙,之后新疆方面出兵進援科布多,在俄國干涉下被迫與外蒙劃定“停戰界限”,這七旗也大多劃入外蒙境內,只有扎哈沁旗并入新疆。
? ? 唐努烏梁海五旗中,最東邊的庫蘇古爾烏梁海旗直隸于烏里雅蘇臺將軍,其余四旗分別為唐努旗(轄4佐領)、托錦旗(圖吉淖爾旗,4佐領)、薩拉吉克旗(4佐領)和克穆齊克旗(10佐領),其中只有唐努旗總管擁有清政府發給的銅印,因此其他三旗(起初還包括庫蘇古爾旗)受其節制。光緒年間克穆齊克旗也獲得了銅印,改由烏里雅蘇臺將軍直轄。此外,三音諾顏汗部的厄魯特貝子旗在唐努烏梁海地區轄有17個佐領,錯居于克穆齊克旗境內;札薩克圖汗部的杜爾赤王旗(大王旗)有兩個佐領,達賴公旗和阿海公旗各有一佐領,分別錯居于唐努旗境內。這些佐領是乾隆帝為獎勵準噶爾戰爭中有功的外蒙王公而賞賜的。此外在庫蘇古爾旗西邊還有達爾哈達沙比旗,為哲布尊丹巴活佛的屬民。
? ? 十八世紀中葉準噶爾帝國被清帝國吞并后,俄國哥薩克逐漸在薩彥嶺構筑起一系列小要塞和哨所,從而形成了一條“阿巴根防線”,成為事實上的中俄邊界。從那時起,屬于被官方 教會迫害的“分離教派”的俄國農民為了尋找“世外桃源”,就不斷越過薩彥嶺,偷偷來到唐努烏梁海境內定居。從十九世紀末起,俄國移民大量移入葉尼塞省和米努辛斯克邊區,隨后進入唐努烏梁海境內。當地俄國商人利用高利貸盤剝的方法,從當地各旗王公手里騙來了大量的土地、畜群和森林,建起了多座商站、莊園和居民點,這些居民點成為俄國殖民政策的前哨站,許多俄國移民從事狩獵毛皮獸、淘金、捕魚、伐木等行業,還有許多俄國商人建立了擁有上千頭馬的大莊園。在葉尼塞河和貝木克河的匯合處,俄國殖民者在1914年建立起了名為別洛沙爾斯克(白沙皇城)的殖民統治中心。
? ? 中俄劃界后,清朝烏里雅蘇臺將軍在唐努烏梁海北界設立八座巡邏鄂博(即界碑,其形制參見上圖清朝末年外蒙邊界的巡邏鄂博。其下部為石堆,上立木牌),由3名軍官和30名看守兵歲時巡邏查看,每次都要將巡邏人的姓名刻在木牌上。1910年,俄方偷偷燒毀其中的察布齊雅勒達巴碑(四號碑),意圖奪取克穆齊克旗轄地,將邊界推進到南方的唐努山脈,此舉被清方發現,遂未能如愿。
? ??日俄戰爭之后,俄國伊爾庫茨克省、葉尼塞省官員和西伯利亞第七步兵師的軍官紛紛要求占領唐努烏梁海地區,作為失去南庫頁島的補償。1911年外蒙宣布“獨立”之后,庫蘇古爾旗并入土謝圖汗部,其余四旗則心存觀望,而俄國首相科科夫佐夫要求西伯利亞駐軍做好隨時出兵“索約圖利亞”(即唐努烏梁海,俄國稱烏梁海人為索約特人)、將其并入俄國的準備。
? ??1912年年初,烏梁海爆發騷亂,當地中國商人被掠奪一空,至七八月間,俄蒙軍隊進攻科布多,伊爾庫茨克總督府趁機以“保護僑民”的名義派兵進入唐努烏梁海,以武力逼迫唐努旗總管貢布多爾濟出具投降俄國的文書,向俄國稱臣納貢。不久之后,克穆齊克旗總管也向俄國伊爾庫茨克總督府遞交了“請愿書”,要求將本旗人民“置于白沙皇的庇護之下”。
? ? 1914年6月,伊爾庫茨克總督府宣布俄國對唐努烏梁海地區“實施保護”,隨即向各旗總管宣布了這一決定。俄國的政策是使外蒙脫離中國,同時使唐努烏梁海脫離外蒙,將其變為 “薩彥嶺以南俄羅斯”。
? ??在俄國占領期間,禁止蒙古人和華人進入唐努烏梁海地區(俄國所謂“烏梁海邊區”,Uryankhaiski Krai),清朝發給各旗總管的印信被沒收,由俄國派出專員實行最高統治,親蒙的總管和佐領被驅往外蒙,到最后連貢布多爾濟也被免職,俄國人指定一個叫阿格旺的喇嘛為唐努烏梁海大總管。這個人遭到不愿被奴役的烏梁海人的仇視,1915年正月他去唐努喇嘛廟拜神回來,雖然有三名官吏和五名哥薩克騎兵護送,但還是被人伏擊,用棍棒擊斃了。
? ? ?1915年中俄蒙三方在恰克圖舉行會談時,俄方堅決拒絕討論唐努烏梁海問題。1916年陳毅擔任中國駐外蒙都護使后,克穆齊克旗偷偷派人前往庫倫,要求重新發給印信,并控訴俄國人在唐努烏梁海的種種欺凌壓迫。當時俄國參戰,在烏梁海地區駐兵減少,俄國僑民也大多回國,當地俄國勢力削弱,而克穆齊克旗、貝子旗、大王旗等旗居民全都心向中國及哲布尊丹巴活佛,于是陳毅決定在時機恰當時聯合外蒙方面出兵唐努烏梁海,接納各旗的效忠,造成既成事實。
? ? 1917年俄國革命后,紅軍一度進入唐努烏梁海地區,控制當地俄僑村莊,并對烏梁海人表示寬大,與各旗訂立“條約”,允許當時在法理上尚屬中國領土的唐努烏梁海“自立”。至于那些“條約”,雖然聲稱放棄帝俄時代的侵略政策,但對于俄國人已經在唐努烏梁海奪得的各項利益,例如墾殖、漁獵、伐木等等,則一項也沒有放棄,而且將“永遠保持”。
? ??特別重要的是,布爾什維克方面與烏梁海各旗訂立的“條約”,其俄文本與蒙文本內容竟有很大出入,例如條約第二條蒙文本為“烏梁海自治,俄國極表贊成”,而俄文本為“俄國人民贊同烏梁海人民之自治,認為此行為合理時,即償還帝國官吏所收留之各和碩印信(指被俄國當局沒收的前清印信);自此以往,所有唐努圖瓦烏梁海人民及九和碩完全獨立,絕不屬任何人管轄。”條約第三條的蒙文文本為“因俄人久住烏梁海地方,其種田等事項應仍依舊例辦理”,俄文本竟然改為“烏梁海人民宣告獨立后,不得侵犯俄國邊界。以多年之友誼,烏梁海人民將俄國人民早年所開墾的地區完全讓予俄國人民,俄國人并得以永久享有這些地區。”可見白色俄國人幾個世紀以來對外侵略擴張之傳統衣缽,是被紅色俄國人完全繼承的。
? ? 1918年11月14日,外蒙都護使陳毅將都護使衛隊第三連派往唐努烏梁海地區。這支部隊久駐外蒙,能耐苦寒,沿途又加入了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的兩支中國駐軍分隊,以及外蒙方面派遣的一百名騎兵,于12月16日抵達唐努烏梁海南境的唐努諳班卡倫(哨所),18日抵達唐努旗總管駐地,后續部隊在1919年1月陸續到達,外蒙當局隨即派多登貝子為唐努烏梁海佐理大員。此時在克穆齊克旗境內還有數十名名俄國白衛軍士兵,與前去接收該旗的中國軍隊發生沖突,打死9人,俄方損失5人。就在雙方對峙膠著時,俄國境內紅軍發動攻勢,白軍發生動搖,再加上當地外蒙官署向飽受俄國蹂躪的唐努烏梁海獵人發放槍支,令其助戰,終于扭轉局勢,唐努烏梁海全境于1919年7月被中蒙聯合收復。
? ? 然而好景不長,紅軍以“追擊高爾察克白匪”的名義在當年夏末從俄國境內涌入唐努烏梁海,再度控制了這一地區。1920年1月26日,西伯利亞革命委員會主席斯米爾諾夫向列寧和托洛茨基發去電報:“蒙古人進入了烏梁海地區,驅逐我們的(俄國的)農民。這些農民曾經勇敢地與高爾察克白匪作戰,而且不受他的管轄。索約特人(烏梁海人)是游牧民族,受蒙古和帝俄的雙重壓迫。你們認為是否應當用武力把烏梁海地區從蒙古人手中解放出來,建立一個烏梁海蘇維埃共和國?請告知。”
? ??在莫斯科方面還沒來得及向斯米爾諾夫發出答復時,1920年2月19日,唐努烏梁海就被原外蒙都護使陳箓的秘書長嚴式超(1919年被民國外交部委任為唐努烏梁海調查員)帶兵再度收復。但是在當年9月,烏梁海的俄僑在西伯利亞革命委員會派來的專員伊·格·薩菲亞諾夫組織下建立起一個“蘇維埃政府”,并且宣布唐努烏梁海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 ? 1921年6月,俄國紅軍以“追擊白匪”的名義再度進入唐努烏梁海,隨后便留下來不走,并在其境內發動“人民革命”,驅逐了中國及外蒙官員。7月,唐努烏梁海的親布爾什維克俄僑組成代表團,與克穆齊克等旗的總管會面,要求唐努圖瓦必須要么加入蘇聯,要么立即宣布“獨立”。 8月14日,由蘇俄僑民組成的“全圖瓦立憲呼拉爾”宣布成立“唐努圖瓦共和國”,以俄國殖民點別洛沙爾斯克為首都,改名為“克孜勒”(紅城)。蘇俄僑民及布爾什維克特派員還幫助烏梁海人成立了“圖瓦人民革命黨”當作執政黨,喇嘛丹都克(Donduk Kuular)為“總理”。他采取親蒙政策,與蒙古國的上層喇嘛建立了密切的往來。丹都克還秘密聯系蒙古人民共和國總理鮑陀(Dogsomyn Bodoo,蒙古人民革命黨創始人之一,因主張完全擺脫蘇聯控制、實現徹底獨立,而于1922年在外蒙的內部斗爭中被處決),試圖實現唐努烏梁海與外蒙的重新合并,并且阻止蘇俄官員和政治宣傳員進入唐努烏梁海,而且多次拒絕蘇聯方面 “幫助圖瓦人民開發”林業、礦業的要求。
? ?1924年,圖瓦發生政治變故,親俄親共的人民革命黨員被驅逐出政府,丹都克出任“國家元首”。1926年,圖瓦人民革命黨宣布將“國名”改為“圖瓦人民共和國”,并且與蒙古人民共和國互相承認彼此的獨立。1928年,圖瓦小呼拉爾宣布以黃教為“國教”,并遙尊遠在拉薩的十三世達賴喇嘛為宗教領袖。此時圖瓦人民共和國的一系列親蒙政策已經引起蘇聯方面的警覺,蘇聯不得不向圖瓦增派占領軍和政治官員,以鎮壓其境內的親蒙派政治勢力。
? ? 1929年,由莫斯科東方大學(全名為約瑟夫·斯大林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培訓畢業的五名烏梁海人以“調查經濟情況”為由返回圖瓦,隨即發動政變,成立“最高人民委員會”,成為當地的最高權力機構。1932年,該委員會在圖瓦全境發動肅反運動,逮捕并處決了丹都克喇嘛,同時對圖瓦人民革命黨展開大清洗,超過三分之一的黨員被逮捕處決。此外,圖瓦境內的喇嘛寺院也從1929年的25座減少到1932年的1座,當地最大的查丹寺被燒得僅剩一層一米厚的灰燼。圖瓦境內的僧人數量由1929年的4000人減少至1932年的15人,薩滿巫師則一名不剩。
? ??這次清洗之后,東方大學五人委員會的成員薩爾查克·卡巴霍列科維奇·托卡(Salchak Kalbakkhorekovich Toka)成為圖瓦人民革命黨的總書記。在三十年代,圖瓦當局還對境內的牧民發動了強制集體化運動,93%的圖瓦牧戶所擁有的畜群被充公。對居住在圖瓦境內的蘇聯僑民的集體化工作,則由聯共(布)伊爾庫茨克州委和該州內務人民委員會機關派人前去執行。
? ? 雖然從1921年到1944年,“圖瓦人民共和國”在名義上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有自己的國旗和國徽、甚至發行了名為“阿克沙”的貨幣,但它實際上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附庸國,承認其“獨立”的只有蘇聯及蒙古人民共和國。薩爾查克·托卡是斯大林的忠實追隨者,在宣布廢除傳統的蒙古字母、改用俄文字母、以及給予境內所有蘇聯人以圖瓦“公民權”的同時,還在其“國內”樹立了對自己的個人崇拜,大量出版自己的語錄、著作集和畫像。
? ? 圖瓦從1926年起發行了自己的郵票,但它不是萬國郵聯的成員,因此其郵票只能在本土以及寄往蘇聯和蒙古的信件上使用。三十年代,一名著名的匈牙利集郵家建議蘇聯向國際集郵愛好者出售圖瓦的郵票,并堅稱這能帶來一筆可觀的外匯收入,因此蘇聯在三十年代印刷了一百多種形狀怪異、顏色鮮艷的“圖瓦郵票”,其圖案包括實際上并不存在的“圖瓦鐵路”,以及圖瓦馬群被“齊柏林伯爵”號飛艇驚得四散的畫面(這艘三十年代環繞世界一周的著名德國飛艇從來沒有光顧過圖瓦的上空)。此外,盡管圖瓦連一架飛機也沒有,但蘇聯還向國外集郵家出售了子虛烏有的“圖瓦航空郵政郵票”。
? ?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圖瓦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大呼拉爾當天即向克里姆林宮發去電報,表示“圖瓦人民將挺身參加蘇聯人民反對法西斯侵略者的斗爭,并要為此竭盡一切力量和手段,直到取得最后勝利”。6月25日,圖瓦對德國宣戰,不過據說德國外交部沒有接受這個“國家”的宣戰書,因為在地圖上沒有找到它的位置(當然,這很可能是政治笑話)。同年9月,蘇聯的西伯利亞軍區開始動員圖瓦境內的3500名適齡男性蘇聯公民,并于11月征召這些人服役,將其投入列寧格勒和斯大林格勒前線。
? ? 在三十年代,圖瓦組建了“人民革命軍”,包括一個步兵團和一個騎兵大隊。1943年9月,圖瓦方面向蘇德戰場派去了由克其爾·烏爾上尉(Kechir-ool)指揮的206名騎兵,歸屬于蘇聯第31近衛騎兵團,在西烏克蘭戰場投入對德國的作戰。在1943-1944年的對德戰斗中,一共有61名圖瓦官兵陣亡。由于陣亡率過高,剩余的騎兵在1944年3月被蘇聯方面送回了圖瓦。此外圖瓦當局在1943年5月還向蘇聯派去了11名志愿坦克兵(他們在蘇軍中受訓,因為圖瓦連一輛坦克都沒有),以及一些步兵志愿人員。在二戰中,圖瓦方面還積極籌錢籌物,勤勞奉仕,一共向蘇聯出荷了187噸肉、73噸魚、54噸黃油、13噸香腸、5萬匹馬、1.7萬頭牛、1.5萬件羊皮襖、5.2萬副木制滑雪板、以及大量的皮靴、木材和巨額現金(足夠裝備三個戰斗機中隊和一個坦克營,而當時圖瓦的人口只有不到7萬)。從1942年到1944年,圖瓦一共向蘇聯繳納了價值6500萬盧布的389車皮物資,極大地援助了蘇聯的衛國戰爭。
1924年圖瓦共和國流通的紙幣,實際上是在沙皇俄國時期發行的10盧布紙幣上加蓋印章和簽名
? ? 1943年中國國民黨政府派遣中央軍進駐新疆,試圖收回蘇聯在新疆的開礦權、經濟權、駐軍權、移民權和“行政協助(干預)”權,從而嚴重侵犯了蘇聯在新疆的利益及勢力范圍。為了給中國政府一個警告,同時也因為一支蘇聯礦業勘探隊在圖瓦境內發現了蘇聯勢力范圍內的第一座鈾礦,塔斯社在1944年8月17日(即新疆北部伊犁、阿爾泰等地爆發“三區革命”之前不久)宣布,由于對偉大的社會主義蘇聯的無比崇高的熱愛,在薩爾查克·托卡的主持下,圖瓦人民共和國小呼拉爾非常大會于當天通過了加入蘇聯的議案。10月11日,蘇聯最高蘇維埃決定接受圖瓦的“加入”。兩天后,圖瓦作為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一個自治州加入蘇聯,圖瓦人民革命黨改組為圖瓦共產黨,薩爾查克·托卡繼續擔任圖瓦共產黨的第一書記,統治這個小邦直到1973年去世。
? ?1944年的這次合并行動是靜悄悄的,絕大多數蘇聯公民此前既未聽說過“圖瓦人民共和國”這個名字,此時也無從得知這個國家在地圖上的位置。甚至連西方盟國也對圖瓦的政治地位稀里糊涂,不知道應當是把它算作一個盟國的成員,還是算作蘇聯的一部分、就像白俄羅斯或烏克蘭那樣。
? ??蘇聯吞并圖瓦后,立即征召了8200名圖瓦男子入伍,將他們投入對德日的最后戰役。許多圖瓦士兵和軍官因為作戰勇猛而獲得了蘇聯的軍事獎章,一名叫Homushku Churguj-ool的圖瓦軍人甚至獲得了“蘇聯英雄”的稱號。
? ? 1961年10月2日,圖瓦自治州升格為俄羅斯聯邦境內的“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在被蘇聯統治的半個世紀里,圖瓦一直對世界的其余部分緊閉大門,外國記者、旅行家和外交官很難獲得前往圖瓦地區的許可。蘇聯解體后,圖瓦代表于1992年在俄羅斯新憲法上簽了字。1993年,圖瓦通過了自己的憲法,規定在圖瓦人民尋求獨立時,可以進行全民公決,脫離俄羅斯聯邦。但是,雖然該國30.5萬的人口中有77%是圖瓦人(烏梁海人),但是在經濟上對俄羅斯的依賴性甚強,因此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這片為群山環抱的美麗土地仍將留在俄羅斯的版圖之內。